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位本科生分别以第一作者在专业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林产化工专业2019级本科生王颖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aterials & Design》(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9.417)发表论文一篇,题为“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constructed from rosin acid and TiO2 used as blood repellent dressing”。
2020年下半年,王颖轩同学加入材料学院青年教师李兆双老师团队,并开始参与科研实验。团队成员通过研究,发现止血敷料在创伤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市场中使用的敷料止血效果差,易引起感染,临床应用不理想。于是团队开始探寻是否存在一种拥有良好止血性能、抗菌性能的绿色敷料,开展超疏水止血敷料相关方面的研究。通过课题组师生的共同努力,在2022年8月27日正式发表论文。该文章基于松香酸和纳米二氧化钛设计的超疏水涂层为新型止血敷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绿色的方法,有望在伤口敷料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彭俊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 = 8.025)发表题为“Fluorescent nanocellulose-based hydrogel incorporating titanate nanofibers for sorption and detection of Cr(VI)” 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教师为理学院郭鑫教授。大学期间,彭俊文曾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以第四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支持项目1项。
Cr(VI)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研发一个能有效处理Cr(VI)的吸附剂十分迫切。该论文把钛酸盐纳米纤维掺杂进荧光纳米纤维素水凝胶(FNH),研究表明FNH对Cr(VI)的最大吸附量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648.4mg/g和0.039μ。此外,成本分析表明,FNH在去除Cr(VI)成本比活性炭便宜,这项研究在开发低成本多功能吸附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直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与相关教师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切实感受科研魅力的同时,也增强科研能力。这已成为我校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