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辉煌中国》中体现的工匠精神,切实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追逐“工匠精神”的理想信念,以立志成才的心态投入学习工作,在《辉煌中国》观影后,40个班级相继开展观后感讨论会,各班同学、代班、班主任以及宣传部干事代表参加,讨论会由班级团支书主持。
时势造英雄,真英雄也定不负时代。在辉煌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平凡却伟大的“大国工匠”。不论是对接合龙港珠澳大桥的林鸣,还是8年挖了14公里长胡麻岭隧道的夏荔,这些时代的建设者,都是辉煌中国的壮丽画卷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讨论会中每个同学各抒己见。在2015级高分子1班讨论会上,陈粤武说,港珠澳大桥的沉管对接工作,总工程师林鸣用了将近50个小时的时间要求重新来对接,使之精度达到毫米级,这是一个大国工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在2017级林化1班讨论会上,团支书宋湘嫩感慨到, 程序师王岩那群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已经是中国港机装备智能化的主力; 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去继续追逐他们的脚步!
同时本次讨论会各班同学结合自身专业展开讨论,2016级材工1班班主任刘怀菲在讨论会上结合李开复先生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在生活中树立明确的目标,积极进取,争做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大学生。
中国标准的意义,就在于每一项核心突破,拉动的都是整个体系的升级。“工匠精神”是我们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当前祖国快速发展大潮中,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以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为祖国的发展添彩。